连续7届奥运会获得金牌,共产生23名奥运冠军、获得32枚奥运金牌;“全运四连冠”——连续四届全运会获得金牌数、奖牌数第一名;在今年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上,我省6支队伍全部晋级冠亚军决赛,获得4枚金牌、2枚银牌,省委、省政府发出贺电表示祝贺!
一座座金色的里程碑,一枚枚傲视群雄的金牌,展示了山东的青训基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是山东省体育系统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求强,不断深化体育改革与创新的结果。这标志着山东竞技体育开创了一条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成为全国聚焦的热点。
12月20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专门新闻发布会,邀请省体育局局长乔云萍等介绍山东积极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助力体育强省建设情况。
乔云萍介绍说,山东竞技体育之所以人才辈出,核心的关键是,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扎实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特别是坚持把竞技体育作为重中之重,把后备人才培养作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持续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
人才培养都需要较长的周期,基层体校是抓实后备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是青训的主阵地。
省体育局重点聚焦国家“633”项目,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把健全市、县体校作为首要任务,提出了“努力争取市市有体校、县县有体校”的目标,固本培元努力提升后备人才培养质效。
省体育局、省财政厅联合出台《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基层体校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对新建市、县级体校分别给予1000万元和400万元经费扶持;对新建、扩建场馆设施的,给予300万元到150万元的扶持。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3.76亿元,扶持基层体校建设项目130余个。
16市全部建有市级体校,县级体校增长到143所,省市县三级体校和训练单位总数达173所,在训运动员4.8万余人,均居全国首位。
省体育局联合省教育厅出台改革方案,鼓励各地特别是没有体校的县(市、区),采取依托普通学校建设单项基地、设置体育实验班、保留学籍到体校训练、多所学校办队、“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等不同方式,建设“体教融合”新型体校。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在巩固已有市县体校的基础上,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实施了多种办学模式改革,依托普通学校建设体教融合的新型体校,既深化了体教融合,又扭转了县级体校萎缩的严峻局面。
同时,省体育局将省运会向普通学校、民办武校、社会俱乐部全面放开,开门办赛,有力开拓了青训阵地。其中,社会力量举办的五星级青少年俱乐部达到50家、四星级俱乐部达到69家。我们还积极发展职业体育,支持24家职业俱乐部加强梯队建设。
以创新性思维,努力解决“优”的问题。为全面提高青训水平,我们突出抓了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工作。目前全省创建国家级高水平基地数量83个,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的青训单位数量、在训青少年运动员数量,都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
目前,全省共有此类体校123所,并涌现出威海文登体校、青岛城阳体校和历城二中女足、单县一中排球等一批典型案例,后备人才的培养根基持续得到夯实。
教练员是运动员的“伯乐”,是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人员名单,我省有15名青训教练员入选,总数位居全国首位。
省体育局竞训处处长、省体育中心主任许铁军说,山东体育走在前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开云体彩平台就是高度重视教练员在竞技训练和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机制。
许铁军说,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培养管理队伍,是实现优秀后备人才竞相涌现的关键支撑。教练员是后备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增强教练员的训练管理能力,是一项重要且关键的课题。
深入实施“金牌教练员工程”。要想夺取金牌,就必须要有金牌教练员。针对省优秀运动队的教练员,我们立足奥运争光,高标准、高定位打造金牌教练员。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既常态化组织省队教练员到竞技水平高的国家、省市学习,又积极探索多渠道、多途径引进具备奥运争光能力的高端教练人才充实队伍力量。
我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教练员学院,通过“选派推荐上级、全省开展本级、帮扶指导下级”等方式开展系列培训,促进基层体校教练员及时更新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
据统计,建院以来,共举办教练员专题培训班5期,700多名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向市、县体校的教练员岗位,有效提升了基层体校的训练水平。实施“百名基层金牌教练员”打造计划,遴选100名市县级优秀教练员进行“跟踪式”重点培养。
同时,动员优秀退役运动员参加培训后到基层体校执教,目前这类教练员已占市、县体校教练员的60%以上。
在巴黎奥运会上,我省共有15名教练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人数已连续2届奥运会位居全国第一,奥运全运金牌教练员超过90人,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无私奉献的金牌教练员人才正脱颖而出,成为体育强国和体育强省建设的主力军。
林春说,丰富完善的青少年竞赛体系,能够帮助青少年运动员更好、更快地提升竞技实力,有利于我们发现优秀的“好苗子”。
他介绍说,结合我省实际,我们构建了由社会俱乐部、学校、体校等各类主体齐参与,自上而下、专业化社会化并举的青少年竞赛体系,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运动天赋的广阔舞台。
坚持把省运会作为第一竞赛杠杆,以年度锦标赛、冠军赛为辅助,项目设置与奥运会、全运会接轨,引导各市加强项目布局、组建青少年运动队。其中,在三大球项目上设置了3-4个年龄组别,引导16市全部组建运动队,2022年省运会三大球运动员接近2000人,为打好首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化体教融合,加强专业化青少年赛事供给。连续13年举办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等7个项目的全省大中小学生联赛,创新推行“1小时交通竞赛圈竞赛”,年度参赛总规模约26万人次。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竞赛组织。自2016年以来,各项目协会、企业等每年组织承办单项青少年体育赛事近500场,社会力量自主举办的商业性青少年体育赛事近3000场,带动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扩大了后备人才选材面。
乔云萍表示,下一步,省体育局将坚持改革创新与系统集成,持续深化体教融合,科学选材、精心育才,以高水平、高质量的后备人才培养成效引领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作出更多体育贡献。